非小号动态

非小号app提振消费货币政策及时发力

新闻 2025-03-27 11:22

  在提振消费成为当前经济政策重点的大背景下,以信贷支持促进消费的力度进一步加大。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近日印发通知,要求金融机构支持提振消费,丰富金融产品,便利金融服务,营造良好消费环境。根据通知,对于信用良好、有大额消费需求的客户,银行可以将消费贷金额上限阶段性从30万元提高至50万元,个人互联网消费贷金额上限可阶段性从20万元提高至30万元。除了最高可贷额度提升,通知还提出,对于有长期消费需求的客户,贷款期限可以阶段性从原不超过5年延长到不超过7年。针对暂时遇到困难的借款人,银行还可以与其合理商定贷款偿还的期限、频次。

  这一政策是为了落实中办国办日前印发的《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》中的要求,该方案要求,鼓励金融机构在风险可控前提下加大个人消费贷款投放力度,合理设置消费贷款额度、期限、利率。金融监管总局的通知下发后,有不少银行迅速跟进。有银行把消费贷利率降到了3%以下,最低低至2.5%甚至2.4%。

  不过,仅靠商业银行自发的低息消费贷,恐怕还不足以全面拉动消费需求。按照多数中国人的消费习惯,除了购房、买车、装修等大额消费会贷款之外,很少有使用贷款进行日常小额消费的习惯。而消费贷只面向买车、装修等消费场景,购房此前被认为是投资行为,不允许使用消费贷来支付购房款。

  自2024年12月9日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要实施“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”以来,这一政策取向被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、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等重大会议、文件一再重申。而低利率,正是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的重要工具之一。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官网发布的信息,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近日在其2025年第一季度例会上,建议加大货币政策调控强度,提高货币政策调控前瞻性、针对性、有效性,根据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和金融市场运行情况,择机降准降息。

  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在其2024年12月底举行的上一次季度例会上,也提出了同样的建议,表述一字不差。

  金融监管总局指导商业银行“阶段性”降低消费贷利率,也引发了公众更大的期待。毕竟央行决定的存款准备金率和政策利率,是创造货币信用的关键参数,是“货币政策”的最重要工具。在提振消费成为重要任务的当下,降准降息将给市场传递明确的信号,有力地提升市场信心。

  及时降息可以促进居民部门加杠杆、提升公众购房意愿。目前不少城市的房价已经跌至多年来的底部,一线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,要持续用力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。而进一步降低房贷利率,无疑是重要手段之一。《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》也提出,要更好满足住房消费需求,适时降低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。

  买了房,就要装修,就要买家具家电。这些都是消费贷的应用场景,而且这些消费品的产业链条很长,能更好地拉动经济增长。房贷利率降低,也能够为存量房贷的贷款人省下一些利息,用于其他消费。同时,及时降息也可以给企业主发出明确的信号,促进企业扩大投资和经营。而降息促进的消费,也会给企业的产品带来更多销路。

  当然,对银行来说,降低贷款利息会降低他们的盈利能力。但中国现在已进入低利率时代,银行息差利润降低也是必然的趋势。将这部分银行利润让利给贷款客户,可以促进经济增长,而这终将为银行带来长远的增长,这既是银行的“大账”,更是全国经济的“大账”。

  降低利率,扩大信贷,当然也可能带来更多的坏账风险。这一方面需要银行在放贷时注意风险控制,尽可能筛选出优质客户。目前不少银行在发放超低利率信用贷时,仅面向“白名单”客户,就是一种审慎的措施。另一方面,只有经济欣欣向荣,才能从根本上减少坏账的发生。

上一篇:债券界的成长股30年国债ETF的弹性密码

下一篇:法媒曝特朗普密谋摧毁全球货币体系

猜你喜欢